中國民族風格舞劇的高峰品相
于 平(南京藝術學院 舞蹈學院,江蘇 南京 210013)
張 莉(上海戲劇學院 舞蹈學院,上海 201102)
[摘 要] 中國民族風格舞劇,是指這類舞劇敘事的語言風格體現出鮮明的“民族性”——包括民族舞蹈語言的古典風格、族群風格和地域風格。討論這類舞劇的高峰品相,一個重要的前提是面對那些經過人民認可、歷史選擇并體現國家意志的“經典性”作品。本文分析的“經典性”作品大約分布在四個時期:一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展的“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”的評展;二是20世紀90年代開啟并實施的每年一屆的舞臺藝術政府獎——“文華大獎”的評選;三是21世紀頭十年“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”的選拔及逐步與“中國藝術節(jié)”同步的“文化大獎”的評選;四是近十年(2013—2022)來四屆(第十屆至第十三屆)“中國藝術節(jié)”對“文華大獎”作品的確認。
[關鍵詞] 中國民族風格舞劇;高峰品相;《絲路花雨》;《阿詩瑪》;《紅河谷》;《只此青綠》
作者簡介:于 平,博士,博士研究生導師,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、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、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授,研究方向:舞蹈歷史與理論。
張 莉,女,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博士研究生,國家二級編劇,上海市舞蹈家協會理事,上海音樂出版社舞蹈編輯,研究方向:舞劇創(chuàng)作與批評。
本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“當代中國舞劇的歷史脈絡、創(chuàng)作實踐與發(fā)展態(tài)勢研究(1949—2019)”(項目編號號:19ZD17)階段性成果。